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
李强:把做强国内大循环作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
强化精准施训实战练兵 全方位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

未成年人打架引纠纷,温情调解化矛盾

发布时间:2025-05-28  来源:中国法院新闻网  字体大小[ ]

  法院讯(谢连群 于国兴)近日,集安市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涉未成年人健康权纠纷案件,通过“法理情”融合的调解模式,高效化解矛盾,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,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司法屏障。

  未成年人沈某、李某因琐事产生纠纷,沈某殴打李某致其面部、手部多处挫伤,经鉴定构成轻微伤。公安机关依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对沈某作出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。 事发后,双方监护人就赔偿问题协商未果,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。案件受理后,集安法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,优先采用调解方式化解纠纷,避免诉讼程序对未成年人心理造成二次伤害。

  调解过程中,双方监护人因赔偿金额分歧较大一度陷入僵局。立案庭庭长与调解员采取“背对背疏导+面对面协商”模式:一方面从《民法典》侵权责任条款切入,逐项核算医疗费、护理费等法定赔偿项目,明确责任划分;另一方面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角度出发,结合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中“最有利于未成年人”原则,向监护人剖析纠纷对青少年心理成长、人际交往的长期影响。经多轮释法明理,双方最终达成一次性赔偿7000元的协议并当场履行,实现“案结、事了、人和”。

  法官说法

  “本案警示,肢体冲突绝非解决矛盾的正确方式,打胜拘留赔钱,打败受伤住院。即便伤害结果为轻微伤,施暴者仍需承担行政责任及民事赔偿。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,容易冲动行事,暴力行为易引发心理创伤或报复循环,影响人格发展。监护人应加强法治教育,引导子女通过沟通化解矛盾。法院秉持教育为主、惩罚为辅原则,通过本案调解既维护权益,更修复社会关系,引导青少年树牢法治意识,筑牢纠纷预防屏障。

中国法院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(华声国际大厦)1层 1 2 1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